近日,83岁的王某贵老人携老伴第二次走进余庆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握着立案法官的手激动地说:“真是太感谢你们了,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要不是你们,我这个家庭不晓得要扯皮到什么时候”。这一温馨感人场面背后的原委还得从头说起。
今年年初,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走进余庆法院立案大厅,情绪激动地对立案法官说:“我要长子返还自己的土地、山林,还要与老伴离婚,如果法院不帮我解决我就不走了”。立案法官一边为其倒上热茶,一边耐心倾听老人的诉说。通过了解得知,老人名叫王某贵,现年83岁,现跟随小儿子居住,其老伴肖某跟随大儿子居住,分家之时曾有过协议,即大儿子负责老伴肖某的生养死葬,小儿子负责王某贵老人的生养死葬。多年前,两个儿子因山林、土地的分割纠纷不断,经镇、村调解组织多次调解未果,矛盾却不断激化。受两个儿子相互对立的影响,原本白头相守的两位老人也产生了矛盾。法官在与老人交谈的过程中,一边为其分析诉讼的利与弊、得与失,一边向其灌输“家和万事兴”的理念,待老人情绪平复后将其劝走回家。
老人离开法院后,法官陷入了沉思,老人年岁已高、诉讼能力差,不能简单释法后不了了之,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家庭矛盾,才能避免引发缠诉、上访。立案法官决定启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采用诉调对接方式,联合当事人所在村委会共同开展调解工作。经走访村委了解到,王某贵老人曾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刑满释放后,老人一直在外,直到1985年才回到家中,当时农村已经进行了第二轮土地承包,老人因特殊原因没有分到自己的土地,但老人坚持认为自己的土地被大儿子耕种了,大儿子应该返还其应得的山林和土地。
找到矛盾根源后,立案法官数次到老人所在的村委会协调老人的土地问题,因村里暂时没有多余的土地承包给老人,调解一度陷入困境。但立案法官没有气馁,在经过多方走访、协调、沟通后,村里决定在完善相关手续后将废弃的小学旧址进行土地整治后发包给老人,并为其填发了承包合同。土地问题解决后,立案法官趁热打铁,和村干部一起到老人家中召开家庭会议,让他们各自敞开心扉诉说生活中的矛盾与困难,法官从家庭亲情入手,以“家和万事兴”为切入点,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家庭成员之间认识到各自的错误,不该因小纠纷伤了家人和气,最终冰释前嫌。一场涉及夫妻、父子、兄弟的家庭纠纷通过法官的努力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供稿:田应福 编辑:简俊) |